立敎第一
子思子曰, 天命之謂性 率性之謂道 修道之謂敎 則天明 遵聖法 述此篇。
『集解』子思孔子之孫 名伋 子思其字也 下子字 後學 宗師先儒之稱. 朱子曰 命猶令也 性卽理也 天以陰陽五行
化生萬物 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 猶命令也 於是人物之生 困各得其所賦之理 以爲乾順五常之 德所謂性也
率循也 道猶路也 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 則其日用事物之間 莫不各有當行之路 是則所謂道也 修品節之也
性道雖同 而氣稟或異 故不能無過不及之差 聖人 困人物之所當行者 而品節之 以爲法於天下 則謂之敎
若禮樂型政之屬 是也.
『增註』則法也 天命天之明命 卽天命之性也 遵順也 性法 聖人之法 卽修道之敎也 卑使也 此篇小述 皆道之當
然 願於天而立於聖人者也 師之所以敎 弟子之所以學 無有切於此者矣.
列女傳曰 古者 婦人妊子 寢不側 坐不邊 立不蹕 不食邪味 割不正不食 席不正不坐 目不視邪色
耳不聽淫聲 夜則令瞽誦詩 道正事 如此則生子 形容端正 才過人矣。
『集解』烈女傳 漢劉向所編 妊娠也 側 側其身也 邊偏其身也 蹕當作跛 爲偏任一足也.
內則曰 凡生子擇於諸母與可者 必求其寬裕慈惠溫良恭敬愼而寡言者 使爲子師 子能食食敎以右手 能言
男唯女兪 男鞶革女鞶絲 六年敎之數與方名 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八年出入門戶及卽席飮食 必後長者
始敎之讓 九年敎之數日 十年出就外傅 居宿於外 學書計 衣不帛襦袴 禮帥初 朝夕學幼儀 請肄簡諒
十有三年學樂誦詩 舞勺 成童 舞象 學射御 二十而冠 始學禮 可以衣裘帛 舞大夏 惇行孝悌 博學不敎
內而不出 三十而有室 始理男事 博學無方 孫友視志 四十始仕 方物出謀發慮 道合則服從 不可則去
五十命爲大夫 服官政 七十致事。
『集解』食飯也 右手取其便 男女同也 唯應之速 兪應之緩 鞶大帶革皮也 一說鞶小囊 盛帨巾者 男用皮女用繒帛
皆有剛柔之義 男女異也 司馬溫公曰 自能言 稍有知 則敎以恭敬尊長 有不識尊卑長幼者 則嚴訶禁之.
『集說』陳氏曰 內則 禮記篇名 言閨門之內 軌儀可則也 諸母妾也 可者謂雖非衆妾而可爲子師者也 寬裕慈惠溫
良恭敬愼而寡言者 婦德之純也. 故使之爲子師 以敎子焉 司馬溫公曰 乳母不良 惟敗亂家法 兼令所飼子
類之.
『集解』冠加冠也 始學禮 以冠者成人 兼習五禮也 裘皮服 帛繒帛 大夏禹樂 樂之文武兼備者 惇厚也 搏廣也
不敎 恐所學未精 不可以爲師敎人也 內而不出 言蘊蓄其德美於中 而不自表見其能也.
女子十年不出 姆敎婉娩聽從 執麻枲 治絲繭 織紝組紃 學女事 以共衣服 觀於祭祀 納酒漿籩豆葅醢
禮相助奠 十有五年而笄 二十而嫁 有故二十三而嫁 聘則爲妻 奔則爲妾。
[集解]司馬溫公曰 女子六歲 可習女工之小者 七歲 誦孝經論語烈女傳之類 略曉大意 蓋古之賢女 無不觀圖史
以自鑑戒 如蠶桑績織裁縫飮食之類 不惟正是其職 盖必敎之早習 使知衣食所來之艱難 而不敢爲奢靡焉
若夫纂繡華巧之物 則不必習也. 愚謂 小學之道 在於早諭敎 蓋非唯男子爲然 而女子 亦莫不然也 故自
能言 卽敎之以應對之緩 七年 卽敎以男女異席 而早其別 八年 卽敎以出入飮食之讓 至于十歲 則使不
出閨門 朝夕聽受姆師之敎 敎以女德 敎以女工 敎以相助 祭祀之禮 凡所聞見 無一不出于正 而柔順貞
靜之德 成矣 治夫旣笄而嫁 故能助相君子而宜其家人 豊城朱氏 所謂 孝不衰於舅姑 敬不違於夫子 慈不
遺於卑幼 義不咈於夫之兄弟 而家道成矣. 世變日下 習俗日靡 閨門之內 至或敎之習俗樂, 攻歌曲 以蕩
其思 治纂組, 事華靡 以壞其質 養成驕恣妬悍之性 以敗人之家 殄人之世者 多矣. 嗚呼 配匹之際 生民
之始 萬福之原 爲人父母 可不戒哉.
曲禮曰 幼子常視毋誑 立必正方 不傾聽。學記曰 古之敎者 家有塾 黨有庠 術有序 國有學。
[集解] 曲禮 禮記篇名 言其節目之委曲也. 視 與示同. 毋禁止辭. 誑欺也. 常示之以不可欺誑者 習於誠也
立必正方 不傾聽者 習於正也.
[集解] 學記 禮記篇名. 陳氏曰 古者二十五家為閭 同在一巷 巷首有門 門側有塾 民在家者 朝夕受敎於塾也.
五百家為黨 黨之學曰庠 敎閭塾所升之人也. 術當為州 二千五百家為州 州之學曰序 敎黨學所升之人
也. 天子所都 及諸侯國中之學 謂之國學 以敎元子衆子及卿大夫士之子 與所升俊選之士焉.
程子曰 古者 家有塾 黨有庠 遂有序 蓋未嘗有不入學者 八歲入小學 十五擇其俊秀者 入大學 不可敎
者 歸之于農 三老坐於里門 出入 察其長幼進退揖讓之序 觀其所習 安得不厚也.
孟子曰 人之有道也 飽食暖衣 逸居而無敎 則近於禽獸。
聖人有憂之 使契爲司徒 敎以人倫 父子有親 君臣有義 夫婦有別 長幼有序 朋友有信。
舜命契曰百姓不親 五品不遜 汝作司徒 敬敷五敎 在寬。
命夔曰 命汝典樂 敎冑子 直而溫 寬而栗 剛而無虐 簡而無傲 詩言志 歌永言 聲依永 律和聲 八音克諧
無相奪倫 神人以和。
[集解]夔 舜臣名 冑 長也 冑子 謂自天子至卿大夫之適也 栗 莊敬也 無虐無傲二無字 與毋同. 聲 五聲 宮商
角徵羽也 律 十二律 黃鐘,大簇輳, 姑洗鮮, 㽔如追反賓, 夷則, 無射亦은 陽律也, 大呂, 夾鐘, 中呂,
林鐘, 南呂, 應鐘은 陰律也. 八音 金石絲竹匏土革木也. 蔡氏曰 凡人直者 必不足於溫. 故欲其溫 寬者
必不足於栗. 故欲其栗 所以慮其偏而輔翼之也, 剛者 必至於虐 故欲其無虐 簡者 必至於傲 故欲其無傲,
所以防其過而戒禁之也. 敎冑子者 欲其如此 而其所以敎之之具 則又專在於樂 盖樂 可以養人中和之德
而救其氣質之偏也. 心之所之 謂之志. 心有所之 必形於言 故曰詩言志 旣形於言 必有長短之節 故曰歌
永言 旣有長短 則必有高下淸濁之殊 故曰聲依永 旣有長短淸濁 則又必以十二律和之 乃能成文而不亂,
所謂律和聲也. 人聲旣和 乃以其聲 被之八音而為樂 則無不諧協 而不相侵亂 失其倫次 可以奏之朝廷
薦之郊廟 而神人以和矣. 聖人作樂 以養情性, 育人材, 事神祗, 和上下 其體用功效廣大深切 乃如此
今皆不復見矣 可勝嘆哉.
周禮 大司徒以鄕三物 敎萬民而賓興之 一曰 六德 知仁聖義忠和 二曰 六行 孝友睦婣任恤 三曰 六藝
禮樂射御書數。以鄕八刑 糾萬民 一曰 不孝之刑 二曰 不睦之刑 三曰 不婣之刑 四曰 不弟之刑 五曰
不任之刑 六曰 不恤之刑 七曰 造言之刑 八曰 亂民之刑.
[集說] 陳氏曰 周禮 周公所著 實周家一代之禮也. 大司徒 敎官之長也. 萬二千五百家為鄕. 朱氏曰 物 猶事也,
興 猶擧也, 三事告成 鄕大夫 擧其賢能而以禮賓之.
王制曰 樂正 崇四術 立四敎 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 春秋敎以禮樂 冬夏敎以詩書.
弟子職曰 先生施敎 弟子是則 溫恭自虛 所受是極.
[集說] 陳氏曰 弟子職 管子篇名 管仲所著者. 先生師也. 曰弟子者 尊師如父兄也. 則效也. 溫和也 恭遜也.
自虛 心不自滿也.
○吳氏曰 虛其心 使有所容也. 朱子曰 所受是極 謂受業 須窮究道理 到盡處也.
見善從之 聞義則服 溫柔孝弟 毋驕恃力 志毋虛邪 行必正直 游居有常 必就有德.
[增註] 心之所之 謂之志. 虛謂虛偽. 身之所行 謂之行. 常謂常所.
顔色整齊 中心必式 夙興夜寐 衣帶必飭 朝益暮習 小心翼翼 一此不懈 是謂學則。
[集解] 整齊 脩治嚴肅之貌. 式 敬也.
[增註] 夙早, 飭整也.
[集解] 益 增也, 翼翼恭敬貌. 言為弟子者 當專一從事於此而不怠 是謂為學之法矣. 愚按 此篇 明白簡要 實弟子
職之所當務. 此終篇 惓惓然以敬為言 豈非當時先王流風善敎 猶有存者 管子其有所受歟아. 學者宜深體之.
孔子曰 弟子入則孝 出則弟 謹而信 汎愛衆 而親仁 行有餘力 則以學文 興於詩 立於禮 成於樂 樂記曰
禮樂不可斯須去身。
[集解]藝者 見之於事者也. 禮凡有五 一曰吉禮 事邦國之鬼神祗 其目十有二. 以禋祀 祀昊天上帝 以實柴 祀日月
星辰 以槱燎 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 以血祭 祭社稷五祀五嶽 以貍沈 祭山林川澤 以疈辜 祭四方百物 以肆
獻祼享先王 以饋食享先王 與夫春享以祠 夏享以禴 秋享以嘗 冬享以烝也. 二曰凶禮 哀邦國之憂 其目有五.
以喪禮 哀死亡 以荒禮로哀凶札 以弔禮哀禍災 以繪禮哀圍敗 以恤禮哀寇亂也. 三曰賓禮 親邦國 其目有八.
春見曰朝 夏見曰宗 秋見曰覲 冬見曰遇 時見曰會 殷見曰同 時聘曰問 殷覜曰視也. 四曰軍禮 同邦國 其目
有五. 大師之禮 用衆也 大均之禮 恤衆也 大田之禮 簡衆也 大役之禮 任衆也 大封之禮合衆也. 五曰嘉禮
親萬民 其目有六. 以飮食之禮 親宗族兄弟 以昏冠之禮 親成男女 以賓射之禮 親故舊朋友 以饗燕之禮
親四方賓客 以脤膰之禮 親兄弟之國 以賀慶之禮 親異姓之國也. 樂凡有六 一曰雲門 黃帝之樂 言其德如雲
之所出也, 二曰咸池 帝堯之樂 言其德無所不在也, 三曰大韶 帝舜之樂 言其德能紹堯之道也 四曰大夏
大禹之樂 言其德能大中國也, 五曰大濩 成湯之樂 言能以寬治民 其德能使天下得所也 六曰大武 武王之樂
言能伐紂除害 其德能成武功也. 射凡有五 一曰白矢 言矢貫侯 見其鏃白也 二曰參連 言前發一矢 後三矢連
續而去也 三曰剡注 謂羽頭高 鏃低而去 剡剡然也 四曰襄尺 襄作讓 謂臣與君射 不敢並立 讓君一尺而退也
五曰井儀 謂四矢貫侯 如井之容儀也. 御凡有五 一曰鳴和鸞 和與鸞 皆鈴也. 和在式 鸞在衡 馬動則鸞鳴而
和應也 二曰逐水曲 言御車隨水勢之屈曲而不墜也 三曰過君表 謂君表轅門之類 言急驅車 走而入門 若少偏
則車軸擊門闑而不得入也 四曰舞交衢 謂御車在交道 旋轉 應於舞節也,五曰逐禽左 謂逆驅禽獸使左 當人君
以射之也. 書凡有六 一曰象形 謂日月之類 象以形體也 二曰會意 謂人言為信, 止戈為武 會人之意也 三曰
轉注 謂考老之類 文意相受 左右轉注也 四曰處事 謂人在一上為上 人在一下為下 處得其宜也 五曰假借
謂令長之類 一字兩用也 六曰諧聲 謂江河之類 以水為形 工可為聲也 數凡有九 一曰方田 以御田疇界域,
二曰粟布 以御交貿變易 三曰衰分 以御貴賤廩稅 四曰少廣 以御積冪覓方圓 五曰商功 以御功程積實 六曰
均輸 以御遠近勞費 七曰盈朒女六反 以御隱雜互見 八曰方程 以御錯揉正負 九曰句股 以御高深廣遠也.
子夏曰 賢賢 易色 事父母 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與朋友交 言而有信 雖曰未學 吾必謂之學矣。
[集解]朱子曰 子夏孔子弟子 姓卜名商. 賢人之賢而易其好色之心 好善有誠也. 致猶委也 委致其身 謂不有其身也.
四者 皆人倫之大者. 而行之必盡其誠 學求如是而已. 故子夏言有能如是之人 苟非生質之美 必其務學之至
雖或以為未嘗為學 我必謂之已學也.
蹕 : 벽제할 필. 벽제하다. 길치우다. 외발로 서다.
瞽 : 소경 고. 소경, 樂人. 시력을 잃다. (마음이)어둡다. 鞶 : 큰띠 반, 큰 띠. 襦 : 저고리 유 . 袴 : 바지 고.
帥 : 거느릴 솔. 거느리다. 인도하다. 좇다. 따르다. 장수수. 姆 : 유모 모(무). 유모, 여자스승, 맞동서, 형님.
婉 : 순할 완(원),아름다울 완. 순하다. 예브다. 아름답다. 娩 : 낳을 만, 번식할 반. 낳다. 해산하다. 순박하다.
枲 : 모시풀 시, 삼사. 모시풀, 삼, 繭 : 고치 견. 고치. 누에고치. 실, 솜옷. 紝 : 짤 임. (베를)짜다. 길쌈하다. 명주, 비단.
紃 : 끈 순(천). 끈, 줄, 법. 쫒다. 籩 : 제기이름 변. 제기이름, 변. 籩豆 : 제기
葅 : 김치 저, 늪 자. 김치, 절이다. 늪. 醢 : 육장 해. 육장, 젓갈, 절이다. 삶다. 笄 : 비녀 계. 비녀. (여자의)성년례, 꽂다.
聘 : 부를 빙. 부르다. 찾아가다. 안부를 묻다. 奔 : 달릴 분. 예를 갖추지 아니하고 혼인하다.
誑 : 속일 광. 속이다. 기만하다. 호리다 유혹하다.
塾 : 글방 숙. 글방, 학당, 서당. 행랑방. 과녁. 家 : 25호정도의 마을. 庠 : 학교상. 학교. 향학. 침착하다. 점잖다.
黨 : 500호정도의 마을術 : 1,000호또는 12,500호의 마을.塾, 庠, 序, 學은 교육기관이름.
蘷 : 조심할 기. 조심하다. 뛰다. 조심하는 모양. 栗 : 밤 률, 두려워할 율, 찢을 렬. 공손하다. 엄숙하다. 위엄있다.
婣 : 혼인 인. 姻과 同字 糾 : 얽힐 규. 얽히다. 꼬다. 모으다. 규명하다. 살피다. 고하다. 바로잡다. 들추어내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