우리歷史/三國遺事

紀異第二. 元聖大王, 處容郞 望海寺

柳川 2016. 11. 26. 13:32

元聖大王


伊飧金周元, 初爲上宰. 王爲角干, 居二宰. 夢脫巾業頭, 著素笠, 把十二絃琴. 入於天官寺井中. 覺而使人

占之. 曰脫巾業頭者, 失職之兆. 把琴者, 著枷之兆. 入井, 入獄之兆. 王聞之甚患. 杜門不出. 于時阿飱餘三

「或本餘山」來通謁.王辭以疾不出. 再通曰. 願得一見. 王言若之. 阿飱曰. 公所忌何事. 王具說占夢之由.

阿飱興拜曰. 此乃吉祥之夢. 公若登大位而不遺我. 則爲公解之. 王乃辟禁佐佑, 而請解之. 曰脫巾業頭者,

入無居上也.著素笠者, 冕旒之兆也. 把十二絃琴者, 十二孫傳世之兆也. 入天官井, 入宮禁之瑞也. 

王曰. 上有周元. 何居上位. 阿飱曰. 請密祀北川神可矣. 從之. 未幾, 宣德王崩. 國入欲奉周元爲王. 將迎入

宮. 家在川北. 忽川漲不得渡. 王先入宮卽位. 上宰之徒衆皆來附之. 拜賀新登之主. 是爲元聖大王. 諱敬信.

金(氏)武. 盖厚夢之應也. 周元退居溟州. 王旣登極.時餘山已卒矣. 召其子孫賜爵. 王之孫有五人. 惠忠太子,

憲平太子. 禮英匝干, 大龍夫人, 小龍夫人等也. 大王誠知窮達之變. 故有身空詞腦歌(歌亡未詳)王之考大角

干孝讓, 傳祖宗萬坡息笛. 乃傳於王. 王得之. 故厚荷天恩. 其德遠煇. 貞元二年丙寅十月十一日, 日本王文

慶.(按日本帝紀. 第五十五主文德王疑是也. 餘無文慶. 或本云是王太子.)擧兵欲伐新羅. 聞新羅有萬坡息笛,

退兵.以金五十兩, 遺使請其笛. 王謂使曰. 朕聞上世眞平王代有之耳. 今不知所在. 明年七月七日, 更遺使,

以金一千兩請之曰. 寡人願得見神物而還之矣. 王亦辭以前對. 以銀三千兩賜其使. 還金而不受. 八月, 使還.

藏基笛於內黃殿. 王卽位十一年乙亥, 唐使來京. 留一朔而還. 後一日, 有二女, 進內庭秦曰. 妾等乃東池靑

池(靑池卽東皇寺之泉也. 寺記云. 泉乃東海龍往來聽法之地. 寺乃眞平王所造. 五百聖衆‧ 五層塔. 並納田

民焉). 二龍之妻也. 唐使將河西國二人而來呪我夫二龍乃芬皇寺井等三龍, 變爲小魚. 筒貯而歸. 願陛下勅

二人, 留我夫等護國龍也. 王追至河陽館. 親賜享宴. 勅河西人曰. 爾輩何得取我三龍至此. 若不以實告.

必加極刑. 於是出三漁獻之. 使放於三處. 各湧水丈餘. 喜躍而逝. 唐人服王之明聖. 王一日請皇龍寺「注.

或本元. 華嚴寺又金剛寺香(者). 蓋以寺明經名, 光混之也」釋智海入內. 稱(講)華嚴經五旬. 四彌妙正每洗

鉢於金光井(因大賢法師得名)邊. 有一黿浮沈井中. 沙彌每以殘食. 餽而爲戱. 席將罷. 沙彌謂黿日. 吾德

汝日久. 何以報之 .隔數日. 黿吐一小珠. 如欲贈遺. 沙彌得其珠繫於帶端. 自後大王見沙彌愛重. 邀致內殿.

不離左右. 時有一匝干, 奉使於唐. 亦愛沙彌. 請與俱行. 王許之. 同入於唐. 唐帝亦見沙彌而寵愛. 承相左

右莫不尊信. 有一相士泰曰. 審此沙彌. 無一吉相, 得人信敬. 必有所持異物. 使人檢看. 得帶端小珠. 帝曰.

朕有如意珠四枚. 前年失一个. 今見此珠. 乃吾所失也. 帝問沙彌. 沙彌具陣基事. 帝內(曰)失珠之日與沙彌

得珠, 同日. 帝留基珠而遣之. 後人無愛信此沙彌者. 王之陵在吐含岳西洞鵠寺. (今崇福寺)有崔致遠撰碑.

又刱報恩寺, 又望德樓. 追封祖訓入匝干爲興平大王. 會祖義官匝干爲神英大王. 高祖法宣大阿干爲玄聖大

王.玄聖大王(衍文).玄聖之老卽摩叱次匝干.

 

早雪

第四十,哀땡王.末年戊子八月十五日,有雪.

第四十一,憲德王.元和十三年戊戌三月十四日,大雪.(一本作丙寅.誤矣.元和盡十五.無丙黃).

第四十六,文聖王.已未五月十九日,大雪.八月一日,天地晦暗.

 

興德王 鸚鵡

第四十二,興德大王 .寶曆二年丙午卽位. 未幾有人奉使於唐. 將鸚鵡一雙而至. 不久雌死. 而孤雄哀鳴不已.

王使人掛鏡於前. 鳥見鏡中影. 擬其得偶. 乃啄其鏡而知其影. 乃哀鳴而死. 王作歌云. 未詳.

 

神式大王 閻長 弓巴

第四十五, 神式大王潛邸時. 謂俠士弓巴曰. 我有不同天之讐. 汝能爲我除之. 獲居大位. 則聚爾女爲妃. 

弓巴許之. 協心同力. 擧兵犯京師. 能成其事. 旣簒位. 欲以巴之女爲妃. 群極諫曰. 巴側儆. 上以其女爲妃

則不可. 王從之. 時巴在淸海鎭爲軍戌. 怨王之違言. 欲謀亂. 時將軍閻長聞之奏曰. 巴將爲不忠. 小臣請除

之. 王喜許之. 閻長承旨歸淸海鎭. 見諶者通曰. 僕有小怨於國君. 欲投明公以全身命. 巴聞之大怒曰. 爾輩

諫於王而廢我女. 胡顧見我乎. 長復通曰. 是百官之所諫. 我不預謨. 明公無嫌也. 巴聞之引入廳事. 謂曰.

卿以何事來此. 長曰. 有忤於王. 欲投募下, 而免害爾. 巴曰幸矣. 置酒歡甚. 長取巴之長劍斬之. 麾下軍士,

驚懾皆伏地.長引至京師. 復命曰. 已斬弓巴矣. 上喜賞之. 賜爵阿干.

 

四十八,景文大王

王諱膺廉. 年十八爲國仙. 至於弱冠. 憲安大王召郞. 宴於殿中. 問曰. 郞爲國仙, 優遊四方. 見何異事. 郞曰.

臣見有美行者三. 王曰. 請聞其說. 郞曰. 有人爲人上者, 而撝謙坐於人下. 其一也. 有人豪富, 而衣儉易.

其二也. 有人本貴勢, 而不用其威者. 三也. 王聞其言而知其賢. 不覺墮淚而謂曰. 朕有二女. 請以奉巾櫛.

郞避席而拜之. 稽首而退. 告於父母. 父母驚喜. 會其子弟, 議曰. 王之上公主貌甚寒寢. 第二公主甚美.

娶之幸矣. 郞之徒上首範敎師者聞之. 至於家, 問郞曰. 大王欲以公主妻公, 信乎. 郞曰然.曰奚娶. 郞曰.

二親命我宜弟. 師曰. 郞若娶弟. 則予必死於郞之面前. 娶其兄. 則必有三美. 誠之哉. 郞曰聞命矣. 旣而王

擇辰. 而使於郞曰. 二女惟公所命. 使歸以郞意秦曰. 奉長公主爾. 旣而過三朔. 王疾革. 召群臣曰. 朕無男

孫. 窀穸之事, 於長女之夫膺廉繼之. 翌日王崩. 郞奉遺言召卽位. 於是範敎師言旨於王曰. 吾所陳三美者,

今皆著矣.娶長故, 今登位,一也. 昔之金欠艶弟主, 今易可取, 二也. 娶兄, 故王與夫人喜甚三,也. 王德其言.

爵爲大德. 賜金一百三十兩. 王崩. 謚曰景文. 王之寢殿. 每日暮無數衆馳俱集. 宮人驚怖. 將驅遺之. 王曰.

寡人若無蛇不得安寢.宜無禁. 每寢吐舌滿胸鋪之. 乃登位. 王耳忽長如馬戱耳. 王后及宮人皆未知. 唯幞頭

匠一人知之. 然生平不向人說. 其人將死. 入道林寺竹林中, 無人處向竹唱云. 吾君耳如馬盧耳. 其後風吹.

則竹聲云, 吾君耳如馬盧耳. 王惡之. 乃伐竹而植山茱萸. 風吹則但聲云. 吾君耳長.(道林寺舊在入都林邊).

國仙邀元郞, 譽日斤郞, 桂元, 叔宗郞等, 遊覽金蘭. 暗有爲君主理邦國之意. 乃作歌三首. 使心弼舍知.

授針卷. 送大炬和尙處. 令作三歌. 初名玄琴抱曲. 第二大道曲. 第三問群曲, 入秦於王. 王大喜稱賞. 

歌未詳.

 

處容郞 望海寺

第四十九, 憲康大王之代, 自京師至於海內. 比屋連墻, 無一草屋. 笙歌不絶道路. 風雨調於四時. 於是大王

遊開云浦.(在鶴城西南. 今蔚州). 王將還駕. 畵曷穴於汀邊. 忽雲霧冥日壹. 迷失道路. 怪問左右. 日官秦云.

此東海龍所變也. 宜行勝事以解之 .於是束力有司, 爲龍刱佛寺近境. 施令已出. 雲開霧散. 因名開雲浦.

東海龍喜. 乃率七子現於駕前. 讚德獻舞秦樂. 基一子隨駕入京. 輔佐王政. 名曰處容.王 以美女妻之.

欲留其意. 又賜級干職. 其妻甚美 .疫神欽慕之. 變爲人. 夜至基家. 竊與之宿. 處容自外至其家. 見寢有二人.

乃唱歌作舞而退. 歌曰. 東京明期月良夜入  伊游行如可入良沙寢矣見昆脚鳥伊四是良羅 二肹隱吾下於叱古 

二肹隱誰支下焉古本矣  吾下是如馬於隱奪叱良乙何如爲理古. 時神現形, 跪於前曰. 吾羨公之妻. 今犯之矣.

公不見怒. 感而美之. 誓今已後. 見畵公之形容. 不入其門矣. 因此, 國人門巾占處容之形. 以僻邪進慶. 王旣

還. 乃卜靈鷲山東麓勝地,置寺. 曰望海寺. 亦名新房寺. 乃爲龍而置也. 又幸鮑石亭. 南山神現舞於御前. 

左右不見. 王獨見之. 有人現舞於前. 王自作舞. 以像示之. 神之名或曰祥審. 故至今國人傳此舞. 曰御舞祥審.

或曰御舞山神. 或云. 旣神出舞. 審象其貌. 命工摹刻.以示後代. 故云象審. 或云霜髥舞. 此乃以其形稱之.

又幸於金剛嶺時. 北岳神呈舞. 名玉刀鈐. 又同禮殿宴時, 地神出舞. 名地伯級干. 語法集云. 于時山神獻舞.

唱歌云. 智理多都波. 都波等者, 盖言以智理國者. 知而多逃, 都邑將破云謂也. 乃地神山神知國將亡.

故作舞以警之.國人不悟. 謂爲現瑞. 耽樂滋甚. 故國終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