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曉不羈
聖師元曉 俗姓薛氏 祖仍皮公 亦云赤大公 今赤大淵側有仍皮公廟 父談捺乃末 初示生于押梁郡南(今章山郡) 佛地村北 栗谷娑羅樹下 村名佛地 或作發智村(俚云弗等乙村) 娑羅樹者 諺云 師之家本住此谷西南 母旣娠而月滿 適過此谷栗樹下 忽分産 而倉皇不能歸家 且以夫衣掛樹 而寢處其中 因號樹曰娑羅樹 其樹之實亦異於常 至今稱娑羅栗 古傳 昔有主寺者 給寺奴一人 一夕饌栗二枚 奴訟于官 官吏怪之 取栗檢之 一枚盈一鉢 乃反自判給一枚 故因名栗谷 師旣出家 捨其宅爲寺 名初開 樹之旁置寺曰娑羅 師之行狀云 是京師人 從祖考也 唐僧傳云 本下湘州之人 按麟德二年間 文武王割上州下州之地 置歃良州 則下州乃今之昌寧郡也 押梁郡本下州之屬縣 上州則今尙州 亦作湘州也 佛地村今屬慈仁縣 則乃押梁之所分開也 師生小名誓幢 第名新幢(幢者俗云毛也) 初母夢流星入懷 因而有娠 及將産 有五色雲覆地 眞平王三十九年 大業十三年丁丑歲也 生而穎異 學不從師 其遊方始末 弘通茂跡 具載唐傳與行狀 不可具載 唯鄕傳所記有一二段異事 師嘗一日風顚唱街云 誰許沒柯斧 我斫支天柱 人皆未喩 時太宗聞之曰 此師殆欲得貴婦 産賢子之謂爾 國有大賢 利莫大焉 時瑤石宮(今學院是也)有寡公主 勅宮吏覓曉引入 宮吏奉勅將求之 已自南山來過蚊川橋(沙川 俗云牟川 又蚊川 又橋名楡橋也)遇之 佯墮水中濕衣袴 吏引師於宮 褫衣曬㫰 因留宿焉 公主果有娠 生薛聰 聰生而睿敏 博通經史 新羅十賢中一也 以方音通會華夷方俗物名 訓解六經文學 至今海東業明經者 傳受不絶 曉旣失戒生聰 已後易俗服 自號小姓居士 偶得優人舞弄大瓠 其狀瑰奇 因其形製爲道具 以華嚴經一切無㝵人 一道出生死 命名曰無㝵 仍作歌流于世 嘗持此 千村萬落且歌且舞 化詠而師 使桑樞瓮牖玃猴之輩 皆識佛陁之號 咸作南無之稱 曉之化大矣哉 其生緣之村名佛地 寺名初開 自稱元曉者 蓋初輝佛日之意爾 元曉亦是方言也 當時人皆以鄕言稱之始旦也 曾住芬皇寺 纂華嚴䟽 至第四十廻向品 終乃絶筆 又嘗因訟 分軀於百松 故皆謂位階初地矣 亦因海龍之誘 承詔於路上 撰三昧經疏 置筆硯於牛之兩角上 因謂之角乘 亦表本始二覺之微旨也 大安法師排來而粘紙 亦知音唱和也 旣入寂 聰碎遺骸 塑眞容 安芬皇寺 以表敬慕終天之志 聰時旁禮 像忽廻顧 至今猶顧矣 曉嘗所居穴寺旁 有聰家之墟云 讚曰 角乘初開三昧軸 舞壺終掛萬街風 月明瑤石春眠去 門掩芬皇顧影空 廻顧至
義湘傳敎
法師義湘 考曰韓信 金氏 年二十九依京師皇福寺落髮 未幾西圖觀化 遂與元曉道出遼東 邊戍邏之爲諜者 囚閉者累旬 僅免而還(事在崔侯本傳 及曉師行狀等) 永徽初 會唐使舡有西還者 寓載入中國 初止揚州 州將劉至仁請留衙內 供養豊贍 尋往終南山至相寺 謁智儼 儼前夕夢一大樹生海東 枝葉溥布 來蔭神州 上有鳳巢 登視之 有一摩尼寶珠 光明屬遠 覺而驚異 洒掃而待 湘乃至 殊禮迎際 從容謂曰 吾昨者之夢 子來投我之兆 許爲入室 雜花妙旨 剖析幽微 儼喜逢郢質 克發新致 可謂鉤深索隱 藍茜沮本色 旣而本國承(丞)相金欽純(一作仁問) 良圖等 往囚於唐 高宗將大擧東征 欽純等密遣湘誘而先之 以咸享元年庚午還國 聞事於朝 命神印大德明朗 假設密壇法禳之 國乃免 儀鳳元年 湘歸太伯山 奉朝旨創浮石寺 敷敞大乘 靈感頗著 終南門人賢首撰搜玄疏 送副本於湘處 幷奉書懃懇 曰 西京崇福寺僧法藏 致書於海東新羅華嚴法師侍者 一從分別二十餘年 傾望之誠 豈離心首 加以烟雲萬里 海陸千重 恨此一身不復再面 抱懷戀戀 夫何可言 故由夙世同因 今生同業 得於此報 俱沐大經 特蒙先師授玆奧典 仰承上人歸鄕之後 開演華嚴 宣揚法界 無㝵緣起 重重帝網 新新佛國 利益弘廣 喜躍增深 是知如來滅後 光輝佛日 再轉法輪 令法久住者 其唯法師矣 藏進趣無成 周旋寡况 仰念玆典 愧荷先師 隨分受持 不能捨離 希憑此業 用結來因 但以和尙章䟽 義豊文簡 致令後人多難趣入 是以錄和尙微言妙旨 勒成義記 近因勝詮法師 抄寫還鄕 傳之彼土 請上人詳檢臧否 幸示箴誨 伏願當當來世 捨身受身 相與同於廬舍那 聽受如此無盡妙法 修行如此無量普賢願行 儻餘惡業 一朝顚墜 伏希上人不遺宿昔 在諸趣中 示以正道 人信之次 時訪存沒 不具(文載大文類) 湘乃令十刹傳敎 太伯山浮石寺 原州毗摩羅 伽耶之海印 毗瑟之玉泉 金井之梵魚 南嶽華嚴寺等是也 又著法界圖書印幷畧䟽 括盡一乘樞要 千載龜鏡 競所珍佩 餘無撰述 嘗鼎味一臠足矣 圖成總章元年戊辰 是年儼亦歸寂 如孔氏之絶筆於獲麟矣 世傳湘乃金山寶蓋之幻身也 徒弟悟眞 智通 表訓 眞定 眞藏 道融 良圓 相源 能仁 義寂等十大德爲領首 皆亞聖也 各有傳 眞 嘗處下柯山鶻嵓寺 每夜伸臂點浮石室燈 通 著錐洞記 蓋承親訓 故辭多詣妙 訓 曾住佛國寺 常往來天宮 湘住皇福寺時 與徒衆繞塔 每步虛而上 不以階升 故其塔不設梯磴 其徒離階三尺 履空而旋 湘乃顧謂曰 世人見此 必以爲怪 不可以訓世 餘如崔侯所撰本傳 讚曰 披榛跨海冒烟塵 至相門開接瑞珍 釆釆雜花栽故國 終南太伯一般春
'우리歷史 > 三國遺事'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義解 第五. 勝詮髑髏 (0) | 2016.11.27 |
---|---|
義解 第五. 蛇福不言 (0) | 2016.11.27 |
義解 第五. 歸竺諸師 (0) | 2016.11.27 |
義解 第五. 寶壤梨木 (0) | 2016.11.27 |
三國遺事 卷第四. 義解 第五. 圓光西學 (0) | 2016.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