본문 바로가기

우리古文學/散文, 小說12

盧克淸傳 - 李奎報 盧克淸傳 李奎報 予修明宗實錄。立此傳。有可激貪競故附之。 盧克淸者, 不知何許人也。官止散官直長同正。家貧將賣宅未售, 而方因事之外郡, 其婦與郞中玄德秀受白銀十二斤賣之。及克淸還京師, 見其直多剩。遂持三斤詣德秀曰, 「予實賈此宅, 只給九斤耳。居數年無所加修, 而剩得三斤, 非理也。請還之。」 德秀亦義士也, 拒而不納曰, 「爾何獨守公理而予不爾也。」 遂不受。克淸曰, 「予平生義不爲非。豈可賤賈貴賣? 黷于化乎。設閣下不從。請盡納其直。復受吾家也。」 德秀不得已受之。因謂曰, 「予豈不逮克請者耶!」 遂納其銀於佛寺。聞者莫不嘆息曰, 「末俗奔競之時。亦有如此人者乎!」 予恨記事者不詳其家世及餘所行而已。 [한국고전종합DB 東國李相國集 第20卷] 黷 : 더럽힐 독. 더럽히다. 더러워짐. 욕을 당하다. 친압(親押)하다. 자주 행하여 사물을 소홀히 하게 됨. 검다... 2022. 7. 27.
桂陽望海志 - 李奎報 桂陽望海志 李奎報 路四出桂之徼, 唯一面得通於陸, 三面皆水也。始予謫守是州, 環顧水之蒼然浩然者, 疑入島嶼中。悒悒然不樂, 輒低首閉眼不欲見也。及二年夏六月, 除拜省郞, 將計日上道。以復于京師, 則向之蒼然浩然者, 皆可樂也。於是凡可以望海者, 無不遊踐。始於萬日寺樓上望之, 大舶點波心。僅若鳧鴨之游泳者。小舟則如人入水微露其頭者。帆蓆之去, 僅類人揷高帽而行者。群山衆島, 杳然相望, 有屺者峐者, 跂者伏者, 脊出者䯻擢者, 中穿如穴者, 首凸如傘頭者。寺僧來佐望, 輒以手指點之, 島曰, 「彼紫燕也。高燕也。麒麟也。」 山曰, 「彼京都之鵠嶺也。彼昇天府之鎭也。龍山也。仁州之望也。通津之望也。」 歷歷而數, 如指諸掌。是日予甚樂焉, 與與遊者觴之, 乘醉而反。後數日, 遊明月寺亦如之, 然明月頗有山之掩翳者。不若萬日之豁敞也。後數日, 復循山而北, 竝海而東。觀潮水之激薄與.. 2022. 7. 27.
桂陽草亭記 - 李奎報 桂陽草亭記 李奎報 桂陽僻在蓬艾之間。無一林泉勝境可以遊踐者。唯南山之側, 有一亭焉, 父老相傳云。「故相國許公洪才嘗典是州, 初相其地, 築石而臺之。故太守李諱實忠, 疏水作沼, 跨亭於其上也, 一間十椽, 覆之以茅, 示儉也。縱廣不過八尺, 坐不過八人, 殺其度也。」 水出巖罅, 極寒冽如氷。雖盛夏入浴, 毛髮立豎, 不可奈久。加以盤松茂樹, 布陰産涼, 淸風自來。畏景不逼, 最愜於避暑。故有額曰滌暑。然州人猶以草亭呼之。或曰, 「此地有奇形勝勢。尤利於爲州者。」 斯類巫瞽不經之說, 儒者所宜愼導。然俚言野語, 有時而中, 亦不可不信也。先僕之未到, 忽爲燒琴煮鶴者所毁, 荒涼舊地而已。予見而傷之, 召州吏謂曰, 「亭是李太守所創, 庸害汝州, 而乃敢毁耶? 古人有思其人, 不翦甘棠者, 敢毁亭耶?」 吏默然而退, 尋拾舊材, 咄嗟更搆, 明日以畢事來告。予與僚友置酒落之。噫。予以.. 2022. 7. 27.
桂陽自娛堂記 - 李奎報 桂陽自娛堂記 李奎報 貞祐七年孟夏, 予自左司諫知制誥, 謫守桂陽。州之人以深山之側雚葦之間一頹然如蝸之破殼者, 爲大守之居。觀其制度, 則抛梁架棟, 强名屋耳, 仰不足以擡頭, 俯不足以橫膝。當暑處之, 如入深甑中而遭蒸灼也。妻兒臧獲, 矉之皆不欲就居。予獨喜焉, 灑掃而處之。因榜其堂曰自娛。客有詰其由者曰, 「今之太守, 古之邦伯, 賓客請謁, 日相踵繼。登是堂者, 皆官曹之俊秀, 儒釋之魁奇, 無不與太守享其樂者。而太守遽稱之曰自娛, 則其不以向之賓客, 置人品中耶。何示人以不廣歟?」 予笑而應之曰, 「客安有是言哉。方僕之爲省郞也, 出則黃裾喝道, 入則方丈滿前。當是之時, 在膏梁之子, 則雖若不足, 於僕則大過矣。然詩人命薄, 自古而然, 忽一旦被有司所誣枉, 而落此幽荒卑濕之地者。殆天也, 非人也。若屋宇宏傑, 居處華靡, 不痛自貶損, 則非天所以處我之意, 而祗益招禍耳。.. 2022. 7. 27.
論走筆事略言 - 李奎報 論走筆事略言 李奎報 夫唱韻走筆者。使人唱其韻而賦之。不容一瞥者也。其始也。但於朋伴間使酒時。狂無所洩。遂託於詩。以激昂其氣。供一時之快笑耳。不可以爲常法。亦不可於尊貴之前所爲也。此法。李湛之淸卿始倡之矣。予少狂, 「自以爲彼何人予何人。而獨未爾耶?」 往往與淸卿賦焉。於是乃始之。然若予者。性本燥急。移之於走筆。又必於昏醉中乃作。故凡不慮善惡。唯以拙速爲貴。非特亂書而已。皆去傍邊點畫。不具字體。若其時不有人隨所下輒問別書于旁。則雖吾亦莽莽不復識也。其格亦於平時所著。降級倍百。然後爲之。不足以章句體裁觀之。實詩家之罪人也。初不意區區此戲之聞于世矣。乃反爲公卿貴戚所及聞知。無不邀飮。勸令爲之。則有或不得已而賦之者。然漸類倡優雜戲之伎。或觀之者如堵墻。尤可笑已。方欲罷不復爲。而復爲今相國崔公所大咨賞。則後進之走筆者。紛紛踵出矣。但此事初若可觀。後則無用。且失其詩體。若寢成風俗。烏知後世有以予.. 2022. 7. 27.
白雲居士語錄, 白雲居士傳 - 李奎報 白雲居士語錄 李奎報 李叟欲晦名。思有以代其名者曰。古之人以號代名者多矣。有就其所居而號之者。有因其所蓄。或以其所得之實而號之者。若王績之東皐子。杜子美之草堂先生。賀知章之四明狂客。白樂天之香山居士。是則就其所居而號之也。其或陶潛之五柳先生。鄭熏之七松處士。歐陽子之六一居士。皆因其所蓄也。張志和之玄眞子。元結之漫浪叟。則所得之實也。李叟異於是。萍蓬四方。居無所定。寥乎無一物可蓄。缺然無所得之實。三者皆不及古人。其於自號也。何如而可乎。或目以爲草堂先生。予以子美之故。讓而不受。況予之草堂。暫寓也。非居也。隨所寓而號之。其號不亦多乎。平生唯酷好琴酒詩三物。故始自號三酷好先生。然鼓琴未精。作詩未工。飮酒未多而享此號。則世之聞者。其不爲噱然大笑耶。翻然改曰白雲居士。或曰。子將入靑山臥白雲耶。何自號如是。曰非也。白雲。吾所慕也。慕而學之。則雖不得其實。亦庶幾矣。夫雲之爲物也。溶溶焉洩洩焉。不滯於.. 2022. 7.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