본문 바로가기
四書/孟子

萬章 <下> 本文

by 柳川 2020. 5. 6.

第 1章

 

孟子曰, 「伯夷目不視惡色,  耳不聽惡聲,  非其君不事,  非其民不使,  治則進亂則退,  橫政之所出,  橫民之所止,  不忍居也。 思與鄕人處, 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也。當紂之時, 居北海之濱, 以待天下之淸也。故聞伯夷之風者, 頑夫廉, 懦夫有立志。

伊尹曰, 『何事非君, 何使非民?』  治亦進, 亂亦進, 曰, 『天之生斯民也, 使先知覺後知, 使先覺覺後覺, 予天民之先覺者也, 予將以此道, 覺此民也。』  思天下之民, 匹夫匹婦有不與被堯舜之澤者, 若己推而內之溝中, 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柳下惠不羞汙君,  不辭小官。進不隱賢,  必以其道遺佚而不怨,  阨窮而不憫,  與鄕人處,  由由然不忍去也。『爾爲爾我爲我,  雖袒裼裸裎於我側,  爾焉能浼我哉!』 故 聞柳下惠之風者, 鄙夫寬, 薄夫敦。

孔子之去齊接淅而行, 去魯曰, 『遲遲。吾行也。』  去父母國之道也。可以速而速, 可以久而久, 可以處而處,  可以仕而仕, 孔子也。」 孟子曰, 「伯夷聖之淸者也,  伊尹聖之任者也,  柳下惠聖之和者也,  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 集大成也者, 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 始條理也, 玉振之也者, 終條理也, 始條理者, 智之事也, 終條理者, 聖之事也。智譬則巧也,  聖譬則力也,  由射於百步之外也, 其至爾力也,  其中非爾力也。」

 

 

第 2章

 

北宮錡問曰, 「周室班爵祿也, 如之何?」  孟子曰, 「其詳不可得而聞也。諸侯惡其害己也, 而皆去其籍,  然而軻也嘗聞其略也。天子一位, 公 一位, 侯 一位, 伯 一位, 子男 同一位,  凡五等也。君一位, 卿 一位, 大夫 一位, 上士一位, 中士一位, 下士一位, 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  公侯皆方百里,  伯七十里,  子男五十里, 凡四等。 不能五十里,  不達於天子,  附於諸侯, 曰附庸。天子之卿,  受地視侯,  大夫受地視伯,  元士受地視子男。大國地方百里, 君十卿祿,  卿祿 四大夫,  大夫 倍上士, 上士 倍中士, 中士 倍下士, 下士與庶人在官者 同祿,  祿足以代其耕也。次國地方七十里, 君 十卿祿,  卿祿三大夫,  大夫倍上士, 上士倍中士, 中士倍下士, 下士與庶人在官者 同祿,  祿足以代其耕也。小國地方五十里,  君十卿祿,  卿祿二大夫,  大夫倍上士,  上士倍中士,  中士倍下士, 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  祿足以代其耕也。耕者之所獲,  一夫百畝,  百畝之糞,  上農夫食九人,  上次食八人,  中食七人,  中次食六人,  下食五人,  庶人在官者其祿以是爲差。」

 

 

第 3章

 

萬章問曰, 「敢問友。」  孟子曰, 「不挾長, 不挾貴, 不挾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 不可以有挾也。孟獻子 百乘之家也。 有友五人焉, 樂正裘, 牧仲, 其三人則予忘之矣。 獻子之與此五人者友也,  無獻子之家者也,  此五人者 亦有獻者之家, 則不與之友矣。非惟百乘之家爲然也。雖小國之君, 亦有之,  費惠公曰, 『吾於子思則師之矣。吾於顔般則友之矣,  王順長息則事我者也。』  非惟小國之君 爲然也。 雖大國之君 亦有之, 晉平公之於亥唐也, 入云則入,  坐云則坐,  食云則食,  雖疎食菜羹, 未嘗不飽,  蓋不敢不飽也。然 終於此而已矣, 弗與共天位也,  弗與治天職也, 弗與食天祿也, 士之尊賢者也。非王公之尊賢也。舜尙見帝,  帝館甥于貳室,  亦饗舜迭爲賓主,  是 天子而友匹夫也。用下敬上, 謂之貴貴,  用上敬下, 謂之尊賢,  貴貴尊賢其義一也。」

 

 

第 4章

 

萬章問曰, 「敢問交際, 何心也? 」  孟子曰, 「恭也。」  曰, 「卻之卻之爲不恭, 何哉? 」  曰, 「尊者賜之, 曰其所取之者, 義乎不義乎? 而後受之, 以是爲不恭, 故不卻也。」  曰, 「請無以辭卻之, 以心卻之。曰其取諸民之不義也, 而以他辭無受不可乎? 」  曰, 「其交也以道, 其接也以禮,  斯孔子受之矣。」  萬章曰, 「今有禦人於國門之外者, 其交也以道, 其餽也以禮, 斯可受禦與?」  曰, 「不可。康誥曰, 『殺越人于貨, 閔不畏死, 凡民罔不譈。』 是 不待敎而誅者也,  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辭也於今爲烈, 如之何其受之。」  曰, 「今之諸侯取之於民也, 猶禦也,  苟善其禮際矣,  斯君子受之, 敢問何說也?」  曰, 「子以爲有王者作, 將比今之諸侯而誅之乎!  其敎之不改而後, 誅之乎!  夫謂非其有而取之者 盜也,  充類至義之盡也。孔子之仕於魯也,  魯人獵較, 孔子亦獵較。獵較猶可, 而況受其賜乎!」  曰, 「然則孔子之仕也, 非事道與?」  曰, 「事道也。」  「事道, 奚獵較也?」  曰, 「孔子先簿正祭器, 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  曰, 「奚不去也?」  曰, 「爲之兆也,  兆足以行矣, 而不行而後去,  是以未嘗有所終三年淹也。孔子有見行可之仕, 有際可之仕,  有公養之仕,  於季桓子 見行可之仕也,  於衛靈公 際可之仕也,  於衛孝公 公養之仕也。」

 

 

第 5章

 

孟子曰, 「仕非爲貧也, 而有時乎爲貧,  娶妻非爲養也, 而有時乎爲養。爲貧者辭尊居卑, 辭富居貧。辭尊居卑, 辭富居貧, 惡乎宜乎!  抱關擊柝。孔子嘗爲委吏矣曰, 『會計當而已矣。』  嘗爲乘田矣曰, 『牛羊茁壯長而已矣。』 位卑而言高罪也,  立乎人之本朝, 而道不行恥也。」

 

 

第 6章

 

萬章曰, 「士之不託諸侯 何也?」  孟子曰, 「不敢也。諸侯失國而後,  託於諸侯 禮也,  士之託於諸侯 非禮也。」  萬章曰, 「君餽之粟則受之乎?」  曰, 「受之。」  「何義也?」  曰, 「君之於氓也, 固周之。」  曰, 「周之則受, 賜之則不受 何也?」  曰, 「不敢也。」  曰, 「敢問, 其不敢何也?」 曰, 「抱關擊柝者, 皆有常職, 以食於上,  無常職而賜於上者, 以爲不恭也。」  曰, 「君餽之則受之, 不識。可常繼乎?」  曰, 「繆公之於子思也, 亟問亟餽鼎肉, 子思不悅於卒也, 摽使者出諸大門之外,  北面稽首再拜, 而不受曰, 『今而後知君之犬馬畜伋,  蓋自是臺無餽也, 悅賢不能擧, 又不能養也, 可謂悅賢乎!」  曰, 「敢問, 國君欲養君子,  如何斯可謂養矣?」  曰, 「以君命將之, 再拜稽首而受, 其後廩人繼粟,  庖人繼肉, 不以君命將之。子思以爲鼎肉, 使己僕僕爾亟拜也。非養君子之道也。堯之於舜也, 使其子九男事之,  二女女焉,  百官牛羊倉廩備,  以養舜於畎畝之中,  後擧而加諸上位,  故曰王公之尊賢者也。」

 

 

第 7章

 

萬章曰, 「敢問, 不見諸侯何義也?」  孟子曰, 「在國曰市井之臣, 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謂庶人,  庶人不傳質爲臣, 不敢見於諸侯 禮也。」 萬章曰, 「庶人召之役則往役, 君欲見之召之, 則不往見之, 何也?」  曰, 「往役義也, 往見不義也。且君之欲見之也, 何爲也哉?」  曰, 「爲其多聞也,  爲其賢也。」  曰, 「爲其多聞也, 則天子不召師, 而況諸侯乎!  爲其賢也, 則吾未聞欲見賢而召之也。 繆公亟見於子思,  曰, 『古千乘之國以友士, 何如?』 子思不悅曰, 『古之人有言曰, '事之云乎, 豈曰友之云乎!' 』  子思之不悅也, 豈不曰, 以位則子君也, 我臣也, 何敢與君友也, 以德則子事我者也,  奚可以與我友! 千乘之君求與之友, 而不可得也, 而況可召與!  齊景公田, 招虞人以旌不至,  將殺之。志士不忘在溝壑,  勇士不忘喪其元,  孔子奚取焉?  取非其招不往也。」 曰, 「敢問招虞人何以?」  曰, 「以皮冠,  庶人以旃,  士以旂,  大夫以旌。以大夫之招, 招虞人,  虞人死不敢往, 以士之招,  招庶人, 庶人豈敢往哉!  況乎以不賢人之招, 招賢人乎!  欲見賢人而不以其道, 猶欲其入而閉之門也。夫義路也, 禮門也,  惟君子能由是路, 出入是門也。 詩云, 『周道如底, 其直如矢。君子所履, 小人所視。』」 

萬章曰, 「孔子君命召, 不俟駕而行, 然則孔子非與?」  曰, 「孔子當仕有官職, 而以其官召之也。」 

 

 

第 8章

 

孟子謂萬章曰, 「一鄕之善士,  斯友一鄕之善士,  一國之善士,  斯友一國之善士,  天下之善士,  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 爲未足,  又尙論古之人, 頌其詩讀其書, 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論其世也, 是尙友也。」

 

 

第 9章

 

齊宣王問卿,  孟子曰, 「王何卿之問也?」  王曰, 「卿不同乎?」  曰, 「不同, 有貴戚之卿,  有異姓之卿。」  王曰, 「請問貴戚之卿。」 曰, 「君有大過則諫,  反覆之而不聽,  則易位。」  王勃然變乎色,  曰, 「王勿異也。王問臣,  臣不敢不以正對。」 

王色定然後,  請問異姓之卿,  曰, 「君有過則諫, 反覆之而不聽則去。」

'四書 > 孟子'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萬章 <下> 第 2章  (0) 2020.05.06
萬章 <下> 第 1章  (0) 2020.05.06
萬章 <上> 第 9章  (0) 2020.05.06
萬章 <上> 第 8章  (0) 2020.05.06
萬章 <上> 第 7章  (0) 20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