본문 바로가기
우리歷史/三國遺事

紀異 第一 新羅2

by 柳川 2016. 9. 22.

柰勿王(一作那密王) 金堤上

 

第十七 那密王卽位三十六年庚寅 倭王遣使來朝曰 寡君聞大王之神聖 使臣等以告百濟之罪於大王也 願

大王遣一王子 表誠心於寡君也 於是王使第三子美海(一作未吐喜)以聘於倭 美海年十歲 言辭動止猶未

備具 故以內臣朴娑覽 爲副使而遺之 倭王留而不送三十年 至訥祗王卽位三年己未 句麗長壽王遣使來朝云 

寡君聞大王之弟寶海秀智才藝 願與相親 特遣小臣懇請 王聞之幸甚 因此和通 命其弟寶海 道於句麗 以內

臣金武謁爲輔而送之 長壽王又留而不送 至十年乙丑 王召集群臣及國中豪俠 親賜御宴 進酒三行 衆樂初作 

王垂涕而謂群臣曰 昔我聖考 誠心民事 故使愛子東聘於倭 不見而崩 又朕卽位已來 隣兵甚熾 戰爭不息 

句麗獨有結親之言 朕信其言 以其親弟聘於句麗 句麗亦留而不送 朕雖處富貴 而未嘗一日暫忘而不哭 若得

見二弟 共謝於先主之廟 則能報恩於國人 誰能成其謀策 時百官咸奏曰 此事固非易也 必有智勇方可 臣等

以爲歃羅郡太守提上可也 於是王召問焉 堤上再拜對曰 臣聞主憂臣辱 主辱臣死 若論難易而後行 謂之不忠 

圖死生而後動 謂之無勇 臣雖不肖 願受命行矣 王甚嘉之 分觴而飮 握手而別 提上簾前受命 徑趨北海之路 

變服入句麗 進於寶海所 共謀逸期 先以五月十五日 歸泊於高城水口而待 期日將至 寶海稱病 數日不朝 

乃夜中逃出 行到高城海濱 王知之 使數十八追之 至高城而及之 然寶海在句麗 常施恩於左右 故其軍士憫

傷之 皆拔箭鏃而射之遂免而歸 王旣見寶海 益思美海 一欣一悲 垂淚而謂左右曰 如一身有一臂 一面一眼 

雖得一而亡一 何敢不痛乎 時提上聞此言 再拜辭朝而騎馬 不入家而行 直至於栗浦之濱 其妻聞之 走馬追

至栗浦 見其夫已在舡上矣 妻呼之切懇 堤上但搖手而不駐 行至倭國 詐言曰 雞林王以不罪殺我父兄 故逃

來至此矣 倭王信之 賜室家而安之 時堤上常陪美海遊海濱 逐捕魚鳥 以其所獲 每獻於倭王 王甚喜之而無

疑焉 適曉霧濛晦 堤上曰 可行矣 美海曰 然則偕行 堤上曰 臣若行 恐倭人覺而追之 願臣留而止其追也 美

海曰 今我與汝如父兄焉 何得棄汝而獨歸 堤上曰 臣能救公之命 而慰大王之情 則足矣 何願生乎 取酒獻美

海 時雞林人康仇麗在倭國 以其人從而送之 堤上入美海房 至於明旦 左右欲入見之 堤上出止之日 昨日馳

走於捕獵 病甚 末起 及乎日昃 左右怪之而更問焉 對曰美海行已久矣 左右奔告於王 王使騎兵逐之 不及 

於是囚堤上 問曰 汝何竊遣汝國王子耶 對曰 臣是雞林之臣 非倭國之臣 今欲成吾君之志耳 何敢言於君乎 

倭王怒曰 今汝已爲我臣 而言雞林之臣 則必具五刑 若言倭國之臣者 必賞重祿 對曰 寧爲雞林之犬㹠 不爲

倭國之臣子 寧受雞林之箠楚 不受倭國之爵祿 王怒 命屠剝堤上脚下之皮 刈蒹葭 使趨其上(今蒹葭上有血痕 

俗云堤上之血) 更問曰 汝何國臣乎 曰雞林之臣也 又使立於熱鐵上 問何國之臣乎 曰雞林之臣也 倭王知不

可屈 燒殺於木島中 美海波海而來 使康仇麗先告於國中 王驚喜 命百官迎於屈歇驛 王與親弟寶海迎於南郊 

入闕設宴 大赦國內 冊其妻爲國大夫人 以其女子爲美海公夫人 議者曰 昔漢臣周苛在滎陽 爲楚兵所虜 項羽

謂周苛曰 汝爲我臣 封爲萬祿侯 周苛罵而不屈 爲楚王所殺 堤上之忠烈 無怪於周苛矣 初堤上之發去也 夫人

聞之追不及 及至望德寺門南沙上 於臥長號 因名其沙曰長沙 親寂二人 扶腋將還 夫人舒脚 坐不起 名其地曰

伐知旨 久後夫人不勝其慕 率三娘子上鵄述嶺 望倭國痛哭而終 仍爲鵄述神母 今詞堂存焉.

 

第十八 實聖王

 

義凞九年癸丑 平壤州大橋成(恐南平壤也 今楊州) 王忌憚前王太子訥祇有德望 將害之 請高麗兵而詐迎

訥祇 高麗人見訥祇有賢行 乃倒戈而殺王 乃立訥祇爲王而去.

 

射琴匣

 

第二十一 毗處王(一作炤智王)卽位十年戊辰 幸於天泉亭 時有烏與鼠來鳴 鼠作人語云 此烏去處尋之(或云 

神德王欲行香興輪寺 路見衆鼠含尾 怪之而還占之 明日先鳴烏尋之云云 此說非也) 王命騎士追之 南至避

村(今壤避寺村在南山東麓) 兩猪相鬪 留連見之 忽失烏所在 徘徊路傍 時有老翁自池中出奉書 外面題云 

開見二人死 不開一人死 使來獻之 王曰 與其二人死 莫若不開 但一人死耳 日官奏曰 二人者庶民也 一人

者王也 王然之開見 書中云 射琴匣 王入宮見琴匣射之 乃內殿焚修僧與宮主潛通而所奸也 二人伏誅 自爾 

國俗每正月上亥上子上午等日 忌愼百事 不敢動作 以十五日爲烏忌之日 以糯飯祭之 至今行之 俚言怛忉 

言悲愁而禁忌百事也 命其池曰書出池.

 

智哲老王

 

第二十二 智哲老王 姓金氏 名智大路 又智度路 諡曰智證 諡號始于此 又鄕稱王爲麻立干者 自此王始 王以永元二年庚辰卽位(或云辛己則三年也) 王陰長一尺五寸 難於嘉耦 發使三道求之 使至牟梁部冬老樹下 見二狗 嚙一屎塊如鼓大 爭嚙其兩端 

訪於里人 有一小女告云 此部相公之女子洗澣于此 隱林而所遺也 尋其家檢之 身長七尺五寸 具事奏聞 

王遣車邀入宮中 封爲皇后 群臣皆賀 又阿瑟羅州(今溟州) 東海中便風二日程 有于陵島(今作羽陵) 周廻

二萬六千七百三十步 島夷恃其水深 驕傲不臣 王命伊喰朴伊宗 將兵討之 宗作木偶師子 載於大艦之上 

威之云 不降則放此獸 島夷畏而降 賞伊宗爲州伯.

 

眞興王

 

第二十四 眞興王 卽位時年十五歲 太后攝政 太后乃法興王之女子 立宗葛文王之妃 終時削髮 被法衣而逝 

承聖三年九月 百濟兵來侵於珍城 掠取人男女三萬九千 馬八千匹而去 先是 百濟欲與新羅合兵 謀伐高麗 

眞興曰 國之興亡在天 若天未厭高麗 則我何敢望焉 乃以此言通高麗 高麗感其言 與羅通好 而百濟怨之 

故來爾.

 

桃花女 鼻刑郞

 

第二十五 舍輪王 諡眞智大王 姓金氏 妃起烏公之女 知刀夫人 大建八年丙申卽位(古本云十一年己亥 誤矣) 

御國四年 政亂荒婬 國人廢之 前此 沙梁部之庶女 姿容艶美 時號桃花娘 王聞而召致宮中 欲幸之 女曰 女之

所守 不事二夫 有夫而適他 雖萬乘之威 終不奪也 王曰 殺之何 女曰 寧斬于市 有願靡他 王戱曰 無夫則可乎 

曰可 王放而遣之 是年王見廢而崩 後二年其夫亦死 浹旬忽夜中 王如平昔 來於女房曰 汝昔有諾 今無汝夫 

可乎 女不輕諾 告於父母 父母曰 君王之敎 何以避之 以其女入於房 留御七日 常有五色雲覆屋 香氣滿室 

七日後忽然無蹤 女因而有娠 月滿將産 天地振動 産得一男 名曰鼻荊 眞平大王聞其殊異 收養宮中 年至十五 

授差執事 每夜逃去遠遊 王使勇士五十人守之 每飛過月城 西去荒川岸上(在京城西) 率鬼衆遊 勇士伏林中窺

伺 鬼衆 聞諸寺曉鍾各散 郎亦歸矣 勇士以事來奏 王召鼻荊曰 汝領鬼遊 信乎 郎曰然 王曰 然則汝使鬼衆 

成嬌於神元寺北渠 (一作 神衆寺 誤 一云荒川東深渠) 荊奉勅 使其徒鍊石 成大橋於一夜 故名鬼橋 王又問 

鬼衆之中 有出現人間 輔朝政者乎 曰有吉達者 可輔國政 王曰與來 翌日荊與俱見 賜爵執事 果忠直無雙 時角

干林宗無子 王勅爲嗣子 林宗命吉達 創樓門於興輪寺南 每夜去宿其門上 故名吉達門 一日吉達變狐而遁去 

荊使鬼捉而殺之 故其衆聞鼻荊之名 怖畏而走 時人作詞曰 聖帝魂生子 鼻荊郎室亭 飛馳諸鬼衆 此處莫留停 

鄕俗帖此詞以辟鬼.

 

天賜玉帶(淸泰四年丁酉五月 正承金傅獻鐫金粧玉排方腰帶一條 長十圍 鐫銙六十二 曰是眞平王天賜帶也 

太祖受之 藏之內庫).

 

第二十六 白淨王 諡眞平大王 金氏 大建十一年己亥八月卽位 身長十一尺 駕辛內帝釋宮(亦名天柱寺 王之

所創) 踏石梯 三石竝析 王謂左右曰 不動此石 以示後來 卽城中五不動石之一也 卽位元年 有天使降於殿庭

 謂王曰 上皇命我傳賜玉帶 王親奉跪受 然後其使上天 凡郊廟大祀皆服之 後高麗王將謀伐羅 乃曰 新羅有

三寶不可犯 何謂也 皇龍寺丈六尊像 一 其寺九層塔 二 眞平王天賜玉帶 三也 乃止其謀 讚曰 雲外天頒玉

帶圍 辟雍龍袞雅相宣 吾君自此身彌重 准擬明朝鐵作墀.


 

善德王知幾三事

 

第二十七 德曼(一作万) 諡善德女大王 姓金氏 父眞平王 以貞觀六年壬辰卽位 御國十六年 凡知幾有三事 

初唐太宗送畫牧丹 三色紅紫白 以其實三升 王見畫花曰 此花定無香 仍命種於庭 待其開落 果如其言 二 

於靈廟寺玉門池 冬月衆蛙集鳴三四日 國人怪之 問於王 王急命角干閼川 弼呑等 鍊精兵二千人 速去西郊 

問女根谷 必有賊兵 掩取殺之 二角干旣受命 各率千人問西郊 富山下果有女根谷 百濟兵五百人 來藏於彼 

竝取殺之 百濟將軍亏召者 藏於南山嶺石上 又圍而射之殪 又有後兵一千二百人來 亦擊而殺之 一無孑遺 

三 王無恙時 謂群臣曰 朕死於某年某月日 葬我於忉利天中 群臣罔知其處 奏云何所 王曰 狼山南也 至其

月日 王果崩 群臣葬於狼山之陽 後十餘年 文虎大王創四天王寺於王墳之下 佛經云 四天王天之上有忉利天 

乃知大王之靈聖也 當時群臣啓於王曰 何知花蛙二事之然乎 王曰 畫花而無蝶 知其無香 斯乃唐帝欺寡人之

無耦也 蛙有怒形 兵士之像 玉門者 女根也 女爲陰也 其色白 白西方也 故知兵在西方 男根入於女根 則必

死矣 以是知其易捉 於是群臣皆服其聖智 送花三色者 盖知新羅有三女王而然耶 謂善德 眞德 眞聖是也 

唐帝以有懸解之明 善德之創靈廟寺 具載良志師傅 詳之 別記云 是王代 鍊石築瞻星臺.

 

眞德王

 

第二十八 眞德女王卽位 自製太平歌 織綿爲紋 命使往唐獻之(一本 命春秋公爲使 往仍請兵 太宗嘉之 

許蘇定方云云者 皆謬矣 現慶前 春秋已登位 現慶庚申 非太宗 乃高宗之世 定方之來 在現慶庚申 故知織

錦爲紋 非請兵時也 在眞德之世 當矣 盖請放金欽純之時也) 唐帝嘉賞之 改封爲雞林國王 其詞曰 大唐開

洪業 巍巍皇猷昌 止戈戎威定 修文契百王 統天崇雨施 理物體含章 深仁諧日月 撫運邁虞唐 幡旗何赫赫 

錚鼓何鍠鍠 外夷違命者 剪覆被天殃 淳風凝幽現 遐邇競呈祥 四時和玉燭 七曜巡萬方 維嶽降輔宰 維帝

任忠良 五三成一德 昭我唐家皇 王之代有閼川公 林宗公 述宗公 虎林公(慈藏之父) 廉長公 庾信公 會于

南山亏知巖 議國事 時有大虎 走入座間 諸公驚起 而閼川公畧不移動 談笑自若 捉虎尾撲於地而殺之 閼

川公膂力如此 處於席首 然諸公皆服庾信之威 新羅有四靈地 將議大事 則大臣必會其地謀之 則其事必成 

一 東曰靑松山 二曰 南亏知山 三曰 西皮田 四曰 北金剛山 是王代始行正旦禮 始行侍郞號.


'우리歷史 > 三國遺事'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三國遺事 卷二, 紀異第二. 文虎王法敏  (0) 2016.11.26
紀異 第一 新羅3  (0) 2016.09.22
紀異 第一 新羅  (0) 2016.09.22
紀異 第一 高句麗  (0) 2016.09.22
三國遺事 卷一 紀異第一  (0) 2016.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