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羅始祖 赫居世王
辰韓之地 古有六村 一曰 閼川楊山村 南今曇嚴寺 長日謁平 初降于瓢嵓峰 是爲及梁部李氏祖(弩禮王九年置
名及梁部 本朝太祖天福五年庚子 改名中興部 波潛東山彼上東村屬焉) 二曰 突山高墟村 長日蘇伐都利 初降
于兄山 是爲沙梁部(梁讀云道 或作涿 亦音道) 鄭氏祖今曰南山部 仇良伐 麻等烏 道北 廻德等南村屬焉(稱今
日者 太祖所置也 下例知) 三曰 茂山大樹村 長曰俱(一作仇)禮馬 初降于伊山(一作皆比山) 是爲漸梁(一作涿
)部 又牟梁部孫氏之祖 今云長福部 朴谷村等西村屬焉 四曰 觜山珍支村 長曰智伯虎 初降于花山 是爲本彼
部崔氏祖 今曰通仙部 柴巴等東南村屬焉 致遠乃本彼部人也 今皇龍寺南味呑寺南有古墟云 是崔候古宅也
殆明矣 五曰 金山加利村(今金剛山栢栗寺之北山也) 長曰祈沱(一作只他) 初降于明活山 是爲漢岐部 又作韓
岐部 裵氏祖 今云加德部 上下西知 乃兒等東村屬焉 六曰 明活山高耶村 長曰虎珍 初剛于金綱山 是爲習比部
薛氏祖 今臨川部 勿伊村 仍仇旀村 闕谷(一作葛谷) 等東北村屬焉 按上文 此六部之祖 似皆從天而降 弩禮王
九年 始改六部名 又賜六姓 今俗中興部爲母 長福部爲父 臨川部爲子 加德部爲女 其實未詳 前漢地節元年壬
子(古本云 建虎元年 又云 建元三年等 皆誤) 三月朔 六部祖各率子弟 俱會於閼川岸上 議曰 我輩上無君主臨
理蒸民 民皆放逸 自從所欲 합覓有德人 爲之君主 立邦設都乎 於是乘高南望 楊山下蘿井傍 異氣如電光垂地
有一白馬跪拜之狀 尋撿之 有一紫卵(一云靑大卵) 馬見人長嘶上天 剖其卵得童男 形儀端美 驚異之 浴於東泉
(東泉寺在詞腦野北) 身生光彩 鳥獸率舞 天地振動 日月淸明 因名赫居世王(盖鄕言也 或作不矩內王 言光明
理世也 設者云 是西述聖母之所誕也 故中華人讚仙桃聖母 有娠賢肇邦之語是也 乃至鷄龍現瑞産閼英 又焉知
非西述聖母之所現耶) 位號曰居瑟邯(或作居西干 初開口之時 自稱云 閼智居西干 一起 因其言稱之 自後爲
王者之尊稱) 時人爭賀曰 今天子已降 宜覓有德女君配之 是日 沙梁里閼英井(一作娥利英井)邊 有鷄龍現而
左脇誕生童女(一云龍現死 而剖其腹得之) 姿容殊麗 然而唇似鷄觜 壯浴於月城北川 其觜撥落 因名其川日
撥川 營宮室於南山西麓(今昌林寺) 奉養二聖兒 男以卵生 卵如瓠 鄕人以瓠爲朴 故因姓朴 女以所出井名名之
二聖年至十三歲 以五鳳元年甲子 男立爲王 仍以女爲后 國號徐羅伐 又徐伐(今俗訓京字云徐伐 以此故也 )
或云斯羅 又斯盧 初王生於鷄井 故或云鷄林國 以其鷄龍現瑞也 一說 脫解王時得金閼智 而鷄鳴於林中 乃改
國號爲鷄林 後世遂定新羅之號 理國六十一年 王升于天 七日後 遺體散落于地 后亦云亡 國人欲合而葬之
有大蛇逐禁 各葬五體爲五陵 亦名蛇陵 曇嚴寺北陵是也 太子南解王繼位.
第二 南解王
南解居西干 亦云次次雄 是尊長之稱 唯此王稱之 父赫居世 母閼英夫人 妃雲帝夫人(一作雲梯 今迎日縣
西有雲梯山聖母 祈旱有應) 前漢平帝元始四年甲子卽位 御理二十一年 以地皇四年甲申崩 此王乃三皇之
第一云 按三國史 新羅稱王曰居西干 辰言王也 或云 呼貴人之稱 或曰 次次雄 或作慈充 金大問云 次次雄
方言謂巫也 世人以巫事鬼神 尙祭祀 故畏敬之 遂稱尊長者爲慈充 或云 尼師今 言謂齒理也 初南解王薨
子弩禮讓位於脫解 解云 吾聞聖智人多齒 乃試以餠噬之 古傳如此 或曰麻立干(立一作袖) 金大問云 麻立者
方言謂橛也 橛標准位而置 則王橛爲主 臣橛列於下 因以名之 史論曰 新羅稱居西干 次次雄者一 尼師今者
十六 麻立干者四 羅末名儒崔致遠 作帝王年代歷 皆稱某王 不言居西干等 豈以其言鄙野不足稱之也 今記
新羅事 具存方言 亦宜矣 羅人凡追封者 稱葛文王 未詳 此王代樂浪國人來侵金城 不克而還 又天鳳五年
戊寅 高麗之裨屬七國來投.
第三 弩禮王
朴弩禮尼叱今(一作儒禮王) 初王與妹夫脫解讓位 脫解云 凡有德者多齒 宜以齒理試之 乃咬餠驗之 王齒多
故先立 因名尼叱今 尼叱今之稱 自此王始 劉聖公更始元年癸末卽位(年表云甲申卽位) 改定六部號 仍賜六
姓 始作兜率歌 有嗟辭 詞腦格 始製犁耜及藏氷庫 作車乘 建虎十八年 伐伊西國滅之 是年高麗兵來侵.
第四 脫解王
脫解齒叱今(一作吐解尼師今) 南解王時(古本云 壬寅年至者謬矣 近則後於弩禮卽位之初無爭讓之事 前則
在於赫居之世 故知壬寅非也) 駕洛國海中有船來泊 其國首露王 與臣民鼓譟而迎 將欲留之 而舡乃飛走
至於鷄林東下西知村阿珍浦(今有上西知下西知村名) 時浦邊有一嫗 名阿珍義先 乃赫居王之海尺之母
望之謂曰 此海中元無石嵓 何因鵲集而鳴 拏舡尋之 鵲集一舡上 舡中有一櫃子 長二十尺 廣十三尺 曳其船
置於一樹林下 而未知凶乎吉乎 向天而誓爾 俄而乃開見 有端正男子 竝七寶奴婢滿載其中 供給七日 迺言曰
我本龍城國人(亦云正明國 或云琓夏國 琓夏或作花廈國 龍城在倭東北一千里) 我國嘗有二十八龍王 從人
胎而生 自五歲六歲 繼登王位 敎萬民修正性命 而有八品姓骨 然無揀擇 皆登大位 時我父王含達婆 聘積女
國王女爲妃 久無子胤 禱祀求息 七年後産一大卵 於是大王會問群臣 人而生卵 古今未有 殆非吉祥 乃造櫃
置我 幷七寶奴婢載於舡中 浮海而祝曰 任到有緣之地 立國成家 便有赤龍 護舡而至此矣 言訖 其童子曳杖
率二奴 登吐含山上作石塚 留七日 望城中可居之地 見一峯如三日月 勢可久之地 乃下尋之 卽瓠公宅也 乃
設詭計 潛埋礪炭於其側 詰朝至門云 此是吾祖代家屋 瓠公云 否 爭訟不決 乃告于官 官曰 以何驗是汝家
童曰 我本冶匠 乍出隣鄕 而人取居之 請掘地撿看 從之 果得礪炭 乃取而居焉 時南解王知脫解是智人 以長
公主妻之 是爲阿尼夫人 一日吐解登東岳 廻程次 令白衣索水飮之 白衣汲水中路先嘗而進 其角杯貼於口不
解 因而嘖之 白衣誓曰 爾後若近遙不敢先嘗 然後內解 自此白衣 讋服 不敢欺罔 今東岳中有一井 俗云遙乃
井是也 及弩禮王崩 以光虎帝中元六(二)年丁巳六月 乃登王位 以昔是吾家取他人家故 因姓昔氏 或云 因鵲
開櫃 故去鳥字 姓昔氏 解櫃脫卵而生 故因名脫解 在位二十三年 建初四年己卯崩 葬䟽川丘中 後有神詔
愼埋葬我骨 其觸髏周三尺二寸 身骨長九尺七寸 齒凝如一 骨節皆連琑 所謂天下無敵力士之骨 碎爲塑像
安闕內 神又報云 我骨置於東岳 故令安之(一云 崩後二十七世文虎王代 調露二年庚辰三月十五日辛酉夜
見夢於太宗 有老人貌甚威猛 曰我是解脫也 拔我骨於䟽川丘 塑像安於土含山 王從其言 故至今國祀不絶
卽東岳神也云)
金閼智 脫解王代
永平三年庚申(一云中元六年 誤矣 中元盡二年而己) 八月四日 瓠公夜行月城西里 見大光明於始林中(一
作鳩林) 有紫雲從天垂地 雲中有黃金櫃 掛於樹枝 光自櫃出 亦有白鷄鳴於樹下 以狀聞於王 駕幸其林 開
櫃有童男 臥而卽起 如赫居世之故事 故因其言 以閼智名之 閼智卽鄕言小兒之稱也 抱載還闕 鳥獸相隨
喜躍蹌蹌 王擇吉日 冊位太子 後讓於婆裟 不卽王位 因金櫃而出 乃姓金氏 閼智生熱漢 漢生阿都 都生
首留 留生郁部 部生俱道(一作仇刀) 道生未鄒 鄒卽王位 新羅金氏自閼智始.
延烏郞 細烏女
第八阿達羅王卽位四年丁酉 東海濱有延烏郞 細烏女 夫婦而居 一日延烏歸海採藻 忽有一巖(一云一魚)
負歸日本 國人見之曰 此非常人也 乃立爲王 (按日本帝記 前後無新羅人爲王者 此乃邊邑小王而非眞王
也) 細烏怪夫不來 歸尋之 見夫脫鞋 亦上其巖 巖亦負歸如前 其國人驚訝 奏獻於王 夫婦相會 立爲貴妃
是時新羅日月無光 日者奏云 日月之精 降在我國 今去日本 故致斯怪 王遣使求二人 延烏曰 我到此國
天使然也 今何歸乎 雖然朕之妃有所織細綃 以此祭天可矣 仍賜其綃 使人來奏 依其言而祭之 然後日月
如舊 藏其綃於御庫爲國寶 名其庫爲貴妃庫 祭天所名迎日懸 又都祈野.
未鄒王 竹葉軍
第十三 未鄒尼叱今(一作未祖又未古) 金閼智七世孫 赫居紫纓 仍有聖德 受禪于理(점)解 始登王位(今俗
稱王之陵爲始祖堂 盖以金氏始登王位故 後代金氏諸王皆以未鄒爲始祖宜矣) 在位二十三年而崩 陵在興
輪寺東 第十四儒理王代 伊西國人來攻金城 我大擧防禦 久不能抗 忽有異兵來助 皆珥竹葉 與我軍竝力
擊賊破之 軍退後不知所歸 但見竹葉積於未鄒陵前 乃知先王陰隲有功 因呼竹現陵 越三十七世惠恭王代
大曆十四年己未四月 勿有旋風 從庚信公塚起 中有一人 乘駿馬如將軍儀狀 亦有衣甲器仗者四十許人
隨從而來 入於竹現陵 俄而陵中 似有振動哭泣聲 或如告訴之音 其言日 臣平生有輔時救難匡合之功
今爲魂魄 鎭護邦國 攘災救患之心 暫無偸改 往者庚戌年 臣之子孫無罪被誅 君臣不念我之功烈 臣欲遠
移他所 不復勞勤 願王允之 王答曰 惟我與公不護此邦 其如民庶何 公復努力如前 三請三不許 旋風乃還
王聞之懼 乃遣工(大)臣金敬信 就金公陵謝過焉 爲公立功德寶田三十結于鷲仙寺 以資冥福 寺乃金公討
平壤後 植福所置故也 非未鄒之靈 無以遏金公之怒 王之護國 不爲不大矣 是以邦人懷德 與三山同祀而
不墜 躋秩于五陵之上 稱大廟云.
'우리歷史 > 三國遺事'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三國遺事 卷二, 紀異第二. 文虎王法敏 (0) | 2016.11.26 |
---|---|
紀異 第一 新羅3 (0) | 2016.09.22 |
紀異 第一 新羅2 (0) | 2016.09.22 |
紀異 第一 高句麗 (0) | 2016.09.22 |
三國遺事 卷一 紀異第一 (0) | 2016.09.22 |